掌上南航
微信公众号
手机端下载

旅客机上晕厥,南航紧急返航全力救助

“为抢救老人而返回机场,这要增加多少飞行成本?”“所有的旅客,我没有听到一句埋怨的话或看到任何厌烦的表情”...... 3月9日,乘客李女士、任先生夫妇从千里之外给南航送来了一封感谢信,感恩半个多月前在万米高空南航展开的那场“生死救援”,致敬每个参与救治搭建起生命绿色通道的无名英雄。

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2022年2月18日的那个下午。

叮...叮...叮...2月18日13:44分,南航CZ6485大连-佳木斯航班正处于起飞爬升的关键阶段,客舱里响起了一阵连续而急促的呼唤铃声,一名老年旅客突然失去意识、生死未卜,同行家属任先生向乘务组紧急求助。

南航乘务组马上赶来,原来旅客李女士因突发心脏病出现胸闷、恶心,继而抽搐、晕厥的症状,需要紧急救助,身边的老伴任先生一时手足无措,十分无助。

了解情况后,南航乘务长立即报告机长并广播寻找医生。乘务人员迅速赶到进行急救,拿取应急医疗箱和氧气瓶,熟练地为老人戴上氧气面罩;快速调整了旅客座位,第一时间为旅客创造良好救治环境;安排专人陪伴安抚旅客家属,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。

机上两名医生听到广播后闻讯赶来,和乘务组一起进行医疗救治。

救助过程中,乘务长实时将旅客详细情况报告机长。本着“生命至上,真情服务”的理念,在征求家属意见后,南航机长果断决定飞机返航,并联系地面、申请优先降落,为万米高空上的“生死救援”,争取宝贵时间。

“CZ6485航班机上有一名旅客晕厥,预计14:25分航班返航落地,停靠15号廊桥,各部门请注意保障。”14:10分,南航大连地面服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接到通知后,立即按照机上应急医疗事件处理流程,通知机场医务救护人员、机场救护车,开启绿色通道。

14:15分,在乘务组和机上医生的共同努力下,李女士开始逐步恢复意识。14:25分,这架乘坐百余名乘客的飞机,为了老人的生命安全,带着希望、带着期盼,安全落地大连机场。落地第一时间,乘务长进行客舱广播,感谢机上全体旅客给予的帮助和理解。

14:31分,客舱门开启,救护人员上机询问旅客情况,并进行初步诊断救治。14:38分,南航工作人员与机场救护人员一同使用担架将患病旅客抬下飞机,考虑到冬天寒冷,乘务长用毛毯为旅客叠上枕头,并在担架上细心地铺上毯子。

“您放心,我们一直在您身边,您不要紧张,身体会早日康复的”,在廊桥侧扶梯下行中,南航工作人员一直鼓励旅客,两位老人含着热泪表示感谢。

由于救治及时,李女士最终转危为安。

“老伴得救了,病情稳定了,生活正常了,可我的内心都一直无法平静”空中急救事件虽已过半月有余,但飞机上老伴被抢救的场景深深留在了任先生脑海中,“参与救治的医生、乘客和空姐热情忙碌,不求回报,我都没机会说一声感谢的话!”

“这一经历,让我深深感到祖国的强盛、社会的友爱,特别是央企的无私付出......南航是我们的出行首选!”任先生在感谢信中动情地说道。

成功救治绝非偶然

作为国内机队规模最大、航线网络最发达的航空公司,南航坚决扛起央企责任,已多次参与生命守护。2021年4月30日晚,为救助一名断臂男孩,为他赢得“黄金时间”接臂,南航最后一班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,滑出后返回廊桥“二次开门”,开展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抢救,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。

诸多紧急救助的背后,得益于南航拥有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。当发生旅客突发疾病急需救治的情况,南航会第一时间启动相关应急机制,运行部门与机组人员协同,给出救治旅客的最佳方案。

同时,南航训练有素的机组、乘务组也在为生命保驾护航。2021年3月17日,在南昌飞太原的南航CZ3583航班上,一名婴儿乘客突发抽搐,南航乘务员专业处置,救其于危难;2021年3月13日,广州飞往沈阳的南航CZ6348起飞后不久,一名旅客心脏突发不适,在医护人员和机组通力合作下,旅客转危为安。

据介绍,2016年,南航国内首推“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”,面向全社会招募“机上医疗志愿者”,致力于提高机上救助的服务效率,强化旅客的安全出行保障。志愿者乘机时,其专业信息会在起飞前上传到客舱移动系统,以便客舱乘务员提前知悉。机上旅客突发伤病需要医疗救助时,乘务员可直接邀请乘客中的志愿者提供救助。

出行选择须考虑自身情况

南航温馨提示,由于航班在起、降、飞行途中会伴有轰鸣、震动、气压偏低、轻度缺氧等情况,从航空医学和维护旅客健康的角度出发,大病初愈、患疾或身体不适的旅客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与医生建议,选择适宜的出行方式。

常见的不适宜乘机情形有:出生不满14天的婴儿或怀孕36周及以上的孕妇,或术后24-72小时及患有内出血 ,或患有较严重的心脑血管、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或血液疾病的旅客,或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持续吸氧的旅客,以及精神病有攻击行为者、酒精或其它毒品中毒者等等。

若医生建议可乘机,旅客需按照官网提示准备相应的诊断证明书或医疗资料。